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设报告范文

建设报告范文

建设报告

建设报告范文第1篇

我是年调入统计局的,可以说是统计战线上的一个新兵,但从这两年我对统计工作的了解或理解情况,我深深的感受到源头数据质量的高低是全市整体数据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源头数据高低的保障是与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牢固与否紧密相联的。从我们对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调研情况看,当时的乡镇统计基础情况相当薄弱:领导不重视,没有统计岗位,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都不愿干统计,干统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都是兼职,变换频繁,时常持着消极应付的态度去开展统计工作,充当的只是一个报表的传递员,并没有真正履行好乡镇综合统计职能,数据质量也可想而知了。面对此种情况,更加大了我们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决心。但真正要实施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我来之前,我市也搞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没有坚持搞起来。这次,我们下定决心要一举拿下这个硬骨头,把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起来。我们专门组织有关科室和乡镇到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好的县市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市乡镇实际认真总结,多次研究、多方调研、综合考虑分析,并且边建设边探索,最终形成了三大招数来加强我市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首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出面要求各乡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营造一个高标准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氛围。这就是我们实施的第一招。

我们先后于年7月份和今年的三月份召开全市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先后两次以政府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来启动并加强此项工作。特别是第二个《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综合统计工作职能,对乡镇统计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备及工作制度和流程也都作了具体要求。并且制定了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百分制考核验收标准,年终对各乡镇进行考核验收,对合格的乡镇进行表彰,不合格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为此专门成立了“乡镇基础统计工作督查组”,由主管统计的常务副市长带队检查督导验收各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这种督导约束的方式虽然促使了乡镇启动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但由于是被动约束,又是只投入不见效益的工作,大部分乡镇总找些客观理由来搪塞,并不是那么主动真心的想把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起来,致使全市整个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推进缓慢。

那么如何把乡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并且愿意把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上来呢……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二招。紧紧依靠市委、政府开展的争创活动,用量化的统计数据来评价各乡镇每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促使乡镇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抓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要抓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就必然要关注统计、重视统计、抓好统计。要真正抓好统计,那就得从基础抓起,也就是我们时常吆喝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也就顺应了我们的思路,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我市为了加快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争创竞赛活动,对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奖惩评比。但评比活动的考核机制以定性考核为主,以定量考核为辅。这就让多数乡镇形成了只抓经济发展,不抓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对统计工作持不管不问态度。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书面报告,建议修改争创竞赛活动考核办法的意见,并用定量的统计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了评价乡镇综合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办法,此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两办的充分肯定,并于年10月正式采纳下发至各乡镇、市直各有关部门执行。至此,极大调动了各乡镇领导在抓好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工作,也就是重视统计工作。特别是有些乡镇经济发展也不错,但由于基础统计工作不扎实,影响了本乡镇经济发展成果的客观、全面展示而吃了“黄牌”,受了警告,真正触及到了乡镇领导的灵魂。一下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纷纷向统计局咨询请教如何搞好乡镇统计工作,我们也趁机向他们指出,若要搞好乡镇统计工作,首先要按照市里的要求把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搞好,最终创设一种“有条件干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还要干好事”的良好统计氛围。此举促使乡镇领导逐步由逼他干还不想干向我要干我愿干的重大思想转变,这是我市乡镇统计工作的一个质的飞跃。虽然领导重视了,但由于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陌生和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去抓、去管理、去加强此项工作,致使许多乡镇来统计局咨询,有的乡镇还走了不少弯路。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创新思想和工作方法实施了科室分包乡镇责任制,来帮扶乡镇加快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也就是我们实施的第三招。

经过我们多次研究讨论,根据各专业岗位和乡镇行业分布的多少将局科室合理划分了七组,如工业企业多的乡镇分到工交组。于今年六月份专门召开了会议,对科室包干乡镇统计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并以统计局文件《关于局机关有关科室队实行包乡(镇)责任制的通知》下发到每个干部手中,将科室分包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与年底科室评比进行挂钩。分包科室都积极地从乡镇统计工作的需要出发,全力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努力做好乡镇统计业务的解释答疑工作。同时对照《统计基础基层工作规范》、《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帮助乡镇、企业健全统计工作体制,理顺统计工作头绪,完善各项统计制度,确保乡镇源头数据的质量和统计工作的规范,有力促进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建设报告范文第2篇

这次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8年全省建设工作,共商加快全省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大计,部署2008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关心,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会前都听取了建设工作汇报,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张卫国副省长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的指示和张卫国副省长的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奋力进取,2008年全省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克服了“非典”疫情、洪涝灾害和暑期高温等重重困难,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加快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建设行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17%以上,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全省城市化水平由2002年的44.7%提高到46.8%,增加了2.1个百分点;城市建设投资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区域规划编制进展顺利。《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规划》和《宁镇扬泰通区域供水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配合沿江开发战略,基本完成了《江苏省沿江规划》。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形势,各市及时组织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或修编。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加强了城市新区、中心区、重要历史地段、景观道路、市民广场等地块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全省214个重点中心镇已有152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各项规划的编制质量显著提高,一批规划成果获得部省有关奖项。全省推行了以公示制为主的城市规划五项制度,促进了城市规划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各地城市规划编制投入大幅增加,南京、苏州、常州投入超过3000万元。经费投入的增加为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得到加强,周庄、同里、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全省全年完成投资近6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100万平方米、公交车辆1136标台、供水能力60万立方米/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9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20万立方米/日、城市绿地4000公顷。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超额完成了省政府要求的42个乡镇联网供水的目标任务。太湖、淮河、长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40亿元。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实施,沿线城市共完成了300多公里的管线铺设任务,有些市开始使用天然气。生态建设和风景名胜区整治取得新的成果,无锡、苏州、扬州、张家港、昆山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农村五件实事的要求,积极推进淮北地区救灾建房和草危房改造工作,全年完成救灾建房5.1万户,草危房改造4.2万户。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市容市貌显著改善。各地以城市管理创优为载体,狠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了占道摊点、乱贴乱写、街景容貌、建筑物清洁出新、户外广告、拆除违建等专项治理活动,全力打造城市文明新形象。同时,不断强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着力建立标本兼治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扬州市人居环境建设等7个项目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江苏人居环境奖”。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00亿元,实现增加值80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9.81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4%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4家,其中30亿元以上企业11家。苏中建设集团等4家企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南通三建集团、苏州金螳螂装饰集团等企业被评为年度全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和建筑装饰10强企业。省外市场不断开拓,北京、上海两个重点市场稳步增长,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市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市场开始形成规模。2008年,全省出省施工人数近100万人,完成施工产值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

--房地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8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7%。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5%。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0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商品房销售面积27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9%。二手房交易显著增长,全年交易面积达到2773万平方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各地普遍加大了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力度,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进全省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中的违规、违法和不规范行为,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加强了住房公积金监管。认真贯彻《物业管理条例》,逐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为。针对拆迁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级拆迁主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认真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工程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建筑市场的薄弱环节,重点对业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开发区工程和乡镇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全省清理并废止了一批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规章,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2008年,全省工程交易项目14289个,总额600亿元,其中招标发包金额483亿元,节约建设资金38.27亿元。全省共建立有形建筑市场73个,市场规模、服务水平和规章制度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开展了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的专项检查,从各方面做好贯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准备工作。全省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工作,强化了对在建工程质量的动态监管。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取得成效。全省有46个检测中心被评为“十佳”检测机构。13个省辖市市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覆盖率已接近100%,大多数县(市)已开展审查工作。做好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城市各类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抗震设防率达100%。认真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时纠正违反标准条文的行为和问题。监理工作稳步发展,应实行监理的工程监理覆盖面达100%。2008年,共有4项工程获国家“鲁班”奖,168项获省优“扬子杯”奖,106项获省外“扬子杯”奖。

--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创建文明工地等活动;认真组织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狠抓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严格督查整改。在全省建设工程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全年建筑工程、市政公用、房屋安全、拆除施工等方面未发生特大事故;燃气、园林等方面未发生死亡事故;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处于2.8的低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6.42的水平;乡镇建筑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遏制。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建设系统的实际,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三审、两交易、一服务、一监管”等关键环节,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教育、加强监督,重点抓好源头治理腐败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推动了建设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全省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加快推进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转变行政观念,提升服务理念,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大力倡导和推进诚信建设,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两个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在南京、泰州两市开通了“12319”全国建设事业统一服务热线,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风景园林系统被评为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省行业,实现了全系统争创先进省行业的零的突破。全系统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了省、部表彰。

2008年全省建设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张卫国副省长等领导同志多次专题听取建设工作汇报,对事关建设事业改革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示,强化执政为民意识,不断端正建设工作指导思想的结果,大家以“让百姓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作为奋斗目标,着眼发展,着力创新,求真务实,推进了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面对“非典”疫情、洪水灾情等重重困难,大家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建设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干部职工经受了新的磨练;也是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厅、局历任老领导、老同志热情关心、广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建设厅,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建设事业的改革相对滞后,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和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区域性规划的实施机制尚未建立,影响到区域协调和资源整合;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政策措施还有待深入研究;城郊结合部和各类、各级开发区以及乡镇工程建设管理还很不规范;村镇规划相对滞后,农村建房无规划现象还比较普遍;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城镇拆迁、拖欠工程款、城市水环境污染、城市停车难等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2008年全省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建设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将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为建设事业实现新的跨越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和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部署,为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给建设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管理理念与新的融资渠道;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建设系统各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省委提出的“四个协调发展”的要求,也为全省建设工作明确了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整体上看,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企业实力,与经济国际化的要求还很不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在建设系统的许多方面留有深刻的烙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矛盾,制约着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才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今后几年将是建设事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克服困难,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全省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个率先”、坚持“五个统筹”,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统揽建设工作的全局,努力加快建设事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和城市绿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深化建设系统各项改革,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构建有利于江苏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优势和稳定环境。

2008年要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力争在贯彻“五个统筹”和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继续深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都市圈规划。实现“五个统筹”要求我们高屋建瓴,从更高的层次上规划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就要在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上狠下功夫,切实依据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对区域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及重大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与协调。2008年,要全面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和省政府批准的三个都市圈规划。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要求,完成《江苏省沿江规划》的报审工作,把沿江规划的深化和实施作为今年规划工作的重点之一,沿江市、县要按照规划要求加强落实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将和上海、浙江共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地要积极参与、配合做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工作。要组织编制《沿江地区轨道交通规划》,进一步完善沿江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抓紧编制沿海地区规划,争取年内全面完成。开展长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划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综合调控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引导和规范区域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编制质量。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引导、调控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面向区域,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观念,既要重视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城镇开发,更要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既要重视引导和服务经济发展,更要重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重视对各类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抓紧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衔接,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和可操作性。加快小城镇规划编制进程,基本完成重点中心镇总体规划。优化重点中心镇布局,将全省现有重点中心镇调整为100个左右。

切实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针对我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滞后、布局零乱等实际情况,各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改变农村面貌。首先,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近年来,我省行政村区划调整力度很大,但调整后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没有跟上。要结合省政府农村五件实事的实施,依托现有基础条件好、设施较完善的村庄,切实抓好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要维护村庄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村庄规划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要通过“一书一证”的发放规范农民建房行为。三是要研究村庄规划实施中的政策措施。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制定农民宅基地供应、跨组之间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等政策,为村庄规划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规划的实施工作。农村面貌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采取暴风骤雨的方式推进。当前,重点要大力推进新建农民住房进入规划区域,完善集中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各地要认真抓好村庄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五是要提高农民建房的设计水平。省建设厅已向全省农村推出了《新世纪村镇康居》方案集,各地也要不断推出新的设计方案,并采取有效方法,将这些设计变成现实,提高农房建设质量。

加快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规划一经批准,便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规划实施建设,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改变规划。今年,要做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管理办法》出台的相关工作,确保城镇体系规划、都市圈规划的顺利实施。要认真总结去年在省辖市试行以公示制为主的城市规划五项制度的经验,在全省范围逐步推行。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公示制的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审批制度、备案制度、协调制度、听证制度,推进城乡规划科学民主决策。对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住宅项目、历史街区的建设项目、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批准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加大村镇规划管理力度,开展《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

(二)继续保持建筑业、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在建设事业对全省GDP的贡献份额上取得新突破

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建筑业、房地产业,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要巩固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推进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200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要力争达到2900亿元,实现增加值91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0亿元,均比2008年增长11%。要深入贯彻全省房地产工作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省房地产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要比2008年有新的提高,努力解决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大建筑市场开拓力度。要抓住我省沿江开发和实施“三圈五轴”城镇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提高省内市场的占有率。继续抓好北京、上海等重要市场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进一步调整、优化省外建筑市场布局,争取加快发展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深圳为中心的南方市场。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后非歧视性原则的实施、关税壁垒的减少、企业“准出”制度的宽松等有利条件,引导有对外签约权的企业实施国内外一体化战略,尽快走出国门;推动我省建筑企业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建立战略联盟和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要继续把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主业内涵、延伸产业触角、健全强势企业功能、加强银企合作作为做大做强建筑企业、实现建筑强省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培育与扶持一批建筑的“龙头”企业,造就出产值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要突破行业界限,发展多元经营,实现企业的裂变扩张;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发展钢结构、网架等附加值高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集团。

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要坚持市场化的道路,进一步繁荣住房增量市场,搞活住房存量市场,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完善房地产运行机制,推进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一体化。要加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全过程的调控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和预警预报体系,切实预防投资风险。加大对村镇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规范、整顿力度,促进村镇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适度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要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计划,确保供需基本平衡。建立健全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基本保障、以高档商品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各地每年的普通商品房建设不得低于住宅建设总量的70%,经济适用房建设不得低于住宅建设总量的10%。要建立和完善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的廉租住房供应制度,切实保障“居者有其屋”。廉租房制度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市都必须高度重视,确保资金和政策双落实。

稳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高标准的工程质量是建设事业的第一生命。要认真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步伐,强化对全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提升住宅工程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招投标监管方式、招标程序和方法,加强对评委、招标和标底编制单位的管理。严格把好工程开工和交付使用两道关口。加大对工程承发包计价行为的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新途径,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以施工图设计审查为抓手,加强对勘察设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今年,要确保县(区)城区审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按照“突出重点、围绕重点、服务重点”的原则,通过加强招标投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监控,确保用一流的施工队伍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力争把每一项重点工程都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场稽查执法机构,完善市场监管的执法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不良行为的认定、记录、反馈以及与资质年检挂钩的失信惩戒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典型案例,要依法予以重惩,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城市基础设施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按照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以适应城市化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加大城市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建设交通畅达、山青水秀、天蓝地绿、古今辉映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努力营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进以城市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突破700亿元,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000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车辆1000标台,新增供水能力90万立方米/日。要认真总结城市道路公共管沟的建设经验,争取尽快在全省推行。落实公交优先措施,新建、改建城市道路都要考虑公交专用车道和建设港湾式公交车站。加快研究解决城市停车问题,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建设、经营停车设施。继续整顿出租车等公共客运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市场,严格市场总量控制和经营权有偿使用管理。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步伐。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工程,要继续做好进村入户的实施工作。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工程要抓紧实施。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要抓紧研究制定,今年要确定水源地。继续做好太湖、淮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年内全部接通天然气。加快研究推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的创建活动。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要在2008年人均8平方米的基础上,力争再增加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在2008年36%的基础上,争取提前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37%的目标。大中城市居民出行不超过500米即可进入一块公共绿地。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配置城市绿化植物,提高街道绿化、河道绿化、公共绿地、垂直绿化的品位和质量。要重视生物多样性和古树古木保护工作。加强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确保建一片,绿一片。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严格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加强统一管理,确保永续利用。继续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检查和监督。

高度重视城市水环境整治。当前,我省城市水环境整治任务十分繁重。2008年,要着力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争取达到70%,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要加快制订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纲要,指导各地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我们要根据规划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抓治理,大力加强截污治污工程建设,不让污水流入河道,把城区河道变成清澈的河。要完善城区河道水系建设,保证水流畅通,把城区河道变成流动的河。要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力度,清淤清污,整修绿化两岸,把城区河道变成美丽的河。保护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江苏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个性十分突出。提升城市品位,必须让历史得到传承和延续,凸显城市文化的个性,形成城市特色。要认真实施紫线管理制度,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今年要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状况是城市文明的标志。要继续以城管创优为抓手,开展占道经营、乱贴乱写、乱搭违建等专项治理活动。要继续做好出新建筑立面、规范户外广告、整顿街景容貌、推进破墙透景等工作。要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体系和设施建设。推行环卫综合作业模式,提高保洁质量;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先进适宜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要着眼服务,着力疏导,通过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通过城乡联动实现整体推进,提升人居质量,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

(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革促进年”的部署要求,力争建设事业的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

实现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才能抢占发展先机。要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建设事业发展新机制为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促进年”的良好契机,全面推进建设事业各项改革。积极推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完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使之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和城建资产的经营主体;根据项目不同属性采取不同的筹资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负债规模,建立稳定可靠的偿债机制;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加大资本市场的融资力度。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市政公用事业适应和融入市场化进程并取得发展必须通过改革。但改革决非简单的将市政公用设施一卖了之,而是要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方向,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经营市场,放开作业市场,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市场运行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要积极推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研究建立市政公用行业的服务监管体系和价格监控机制,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转制、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设施项目委托管理的改革工作,加快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使市政公用企业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做好住房货币补贴、住房公积金、住房租金补贴的调整工作,提高职工购房支付能力。继续加大公有住房出售力度,扩大公有住房出售范围。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率,提高缴存率,规范和发展住房公积金业务。根据“坚持在国家房改统一政策指导下,因企制宜,方式多样,方案自选,民主决策,稳步实施”的原则,针对当前企业改制、结构调整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的研究和指导。继续推进建筑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全省建筑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速产权有序流动。尚未改制的建筑企业,要按照规范要求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在今年完成改制任务。已经改制的企业要回头看,没有改制到位的要二次改制。所有企业都要实行开放式改制,吸纳国外资本、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自然人资本参与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采取“买、售、配、奖”等办法,加速过于分散的股权产权向企业决策层、经营层、生产经营骨干流转。要规范改制行为,依法改制,依程序改制,既要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又要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五)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实践“三个代表”,牢记服务宗旨,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时刻放在心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统筹兼顾群众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从源头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要倾听民声、爱惜民力,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切实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城镇房屋拆迁工作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之一。城镇房屋拆迁安置方面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老百姓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政府、企业和被拆迁居民三者的利益。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控制拆迁规模。认真贯彻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和《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全面推行拆迁公示、信访投诉接待、拆迁过程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阳光拆迁”。建立拆迁保障机制,做好补偿安置工作,保证被拆迁家庭合法权益。要提高拆迁队伍素质,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妥善处理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积极配合做好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起草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抓住条例颁布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规范我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今年要继续开展建筑施工、房屋拆除、村镇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同时要对燃气、城市公共交通、风景名胜区和公园等进行安全检查。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工作重点从监督检查生产过程转变为监督检查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从告知性检查转变为随机性抽查,从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防范上来。要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逐步形成全系统自我约束、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全面保障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工程款清欠工作。据初步统计,我省累计被拖欠工程款达281亿元。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社会信用环境,直接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清欠工作。要分解落实各方工作职责,把清欠工作与企业资质、项目经理资格、市场招投标资格、主管部门工作实绩等挂起钩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较大、引起上访较多、解决问题滞后的企业,要进行重点跟踪和督查,造成恶劣影响的,省内企业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省外企业要取消在江苏的准入资格。对恶意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要实行黑名单曝光制度,并停止该单位的新项目开工审批。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广大农民工能领到今年工资回家过年。要力争在三年内基本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努力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在抓好城市主干道、城市出入口、中心广场等重要地段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小街背巷的路、水、气、灯、绿化、环卫等各类生活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老城区和未实施物业服务的居民小区的综合整治,让小街巷和老住宅小区的居民也能充分享受城市现代化的成果。新建小区要高水平地搞好规划设计,重视景观绿化,维护群众的阳光权,满足交通和停车需要。要积极参与做好农村五件实事的实施工作。农村五件实事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广大农民对此寄予厚望。五件实事中草危房改造、农村改水、乡村公路建设与建设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各级建设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服务五件实事,切实做好实事的实施与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将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面推进我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报告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增加亮点、完善功能的目标,积极融入邢台城市“大”框架,实施城建重点工程20余项,城市道路总里程达69公里,给排水管道137公里,城市化率由23%提高到38%,城镇形象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和品位实现大幅度提升,“三年大变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路网建设,城市框架迅速扩张。按照北跃、南拓、西接、东疏的思路,以新修、改造为重点,强化投入,狠抓进度,一批高质量路网工程相继实施,带动城市规模,实现跨越式扩张。实施总长31公里新建、改造道路19条,人均道路面积由18平方米提高至23平方米,支路网密度达到10.8公里/平方公里,彻底改变了过去城区东西2条主街、南北2条断头路的路网格局,形成东西互动、南北贯通、九纵八横的城市路网,城市框架三年翻了两番,由2007年的7.4平方公里迅速拉大到30平方公里。与邢台市旭阳大街对接的和平街、与北外环对接的人民街西延两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为任县融入邢台市“十分钟经济圈”实现与市区贴近、融合、借助、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县城集中的总体要求,在县城西部、北部规划建设了控制面积21.5平方公里的工业聚集区,构筑城市发展产业支撑。

推进旧城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今年计划安排项目4个,新增拆迁任务1个,为滏阳路以西、大众医院以南、人民街以北区域的拆迁工程,该工程涉及拆迁户14户7800平方米,已全部补偿到位并完成拆迁。西庄村旧城改造项目占地80亩,开发建设31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建设。北西片区、太平庄片区、游雅公园3个项目15.1万平方米660户,项目建设全部开工;双向八车道绿化工程拆迁17户2000平方米已完成。

加大基础投入,带动全面发展。从衣食住行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原有的配套功能由弱变强,另有多项功能实现“零的突破”。我县首座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占地50亩,铺设管网30.9公里,日处理污水2万吨,年消减COD500吨,如期实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城市供水工程占地30亩,新打500米深水井4眼,铺设供水管道4万米,日供水能力1万吨以上,工程涵盖县城中心区30平方公里区域,并实现与金王府、西街、南街合网一体供水,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惠泽人口近10万。

狠抓精品特色,城市品位节节提升。大规模开展“穿衣戴帽”工程,将新兴街、游雅街、永康街、建设路、滏阳路、人民路西延等6条主干道排水、绿化、路灯、沿石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修改造,便道彩化总面积19.5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占地1100亩任县公园内的刘子厚纪念馆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历史文化、综合休闲、森林绿化为一体、邢台市最大的县级综合性公园。牛尾河综合治理、饮马河工程完成规划设计、放线、征地工作,占地1000亩的人工蓄水湖正在选址,三大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系景观,大幅增加城市的“灵气”。

心系百姓,实现民有所居。在推进城市快速发展中,把住房工程作为新一轮城市大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打造“宜居”型城市。东方花园、怡和家园、上东国际等一批规模以上住宅正由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居住型”向“品位型”的变迁。到目前,建成或在建项目18个,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新东方顺利封顶和书香园快速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涉及低收入家庭160户446人,补贴面积6000平方米,实现了低有所保,民有所居。

创先争优,树立部门崭新形象。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践,把争创活动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相结合,与“三年大变样”相结合,提出了“建一流支部、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是统一思想。党建工作仍然是中心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今年五月份,我们认真研究完善了《年党建工作计划》和《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责任制》等一系列计划,为有效开展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全员学习。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培训学习计划,重点抓好拟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一对一”带培工作,从思想上引导优秀青年干部积极向党组靠拢。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把优秀青年干部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增强党建工作的后劲。三是转变观念。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党员怎么干?”开展“让党徽在岗位上闪光”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立足本职,争做八个模范。一做努力学习的模范;二做勤奋工作的模范;三做善于团结的模范;四做联系群众的模范;五做开拓创新的模范;六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七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八做求实务实的模范。

建设报告范文第4篇

立足建设实力型社区,大力实施“强居工程”

在发展社区经济上,社区居委会要跳出自办经济的小圈子,确立税源经济的发展方向,致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作为政府来讲,当前要加快探索建立一种既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财力来源的新机制。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把来自社区的财政收入“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同时,引导街居组织搞好自办企业改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各类社区经济,不断夯实社区的财力基础。

立足建设自治型社区,大力实施“共建工程”

积极适应社会转型、管理体制变更的新形势,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新模式。城市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用民主、法治、引导的方式方法取代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自治功能,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各类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承接起大量与居民相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要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完善居务公开的各项制度,畅通居民参与管理的渠道。

立足建设服务型社区,大力实施“便民工程”

要立足于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尤其要满足社区居民最为迫切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既要注重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公益性,又要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以盈利养福利,以有偿补无偿,通过多种形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形成多渠道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动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

立足建设人文型社区,大力实施“素质工程”

东站社区的实践证明,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就会形成一种大氛围,成为一种“文化社区”。要通过挖掘文体骨干、培育文体团队、组织文体活动等,在各社区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文化队伍和活动项目。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和文体人才的优势,建立社区学校,并可在街道和居民小区建立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为居民群众提供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丰富生活的便利。要以青少年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为重点,搞好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党组织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政治保证。

·如何写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农村调查报告·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暑假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建设报告范文第5篇

说到乡村建设,像是每次重大的会议都会提到。但却总是不能很好的落实。我想中国的农村始终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表。现在是,在将来的几年到几十年中都会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中呈现的这么遥远。它们潜在的差距根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从经济上,政治上,尤其是城村人群的心理差距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年月日,我坐上到省市卢子的汽车。那天正下着蒙蒙小雪。天气阴冷潮湿,县城的空气污染严重,一路上充斥着难闻的味道。当车子行驶在城村过渡路段时,透过车窗沿路是两排光秃秃的白杨树干,往远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面还留有玉米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秆,满地狼藉的玉米叶随风漂荡,地头摆满了玉米根,沾满了泥土俨然一颗颗手雷。再远处又是光秃秃的树林,衬着远方高耸的群山勾勒出天的轮廓,北方的农村一年只能收获一次(除非用大棚,但那样成本较高),每年秋天收割之后。

地里便是一片狼藉。当地的居民使用玉米秸秆当燃料,用玉米秸秆生沼气(当然,沼气只限于富有的人家)。有的农家就很有效的利用了玉米秸秆,收割过后,其用旋耕机将玉米秸秆切断或切成碎块,然后用机械犁将其埋入地下。即起到了翻土的作用,同时玉米秆在地下,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腐烂变成了肥料。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但是这种做法为什么得不到普及呢?究其原因有二:①进行此项活动。需要租用旋耕机,一亩地是20元(一般的价格),再加入犁地费用一亩地也是20元即一亩地共用40元,而只犁地一亩地仅用20元,这样算来,这样做需花费两倍的价格。②这样做费时费力,更多的农人都希望在经过秋季忙收后,都希望能有一些闲暇,(当然以上仅以玉米为例,也都是车上问一位农民而得)……

冬季的村子里非常荒凉,也只能偶见几个行人匆匆走过。却到处能看到村民家门前堆着的粪堆,堆放着的玉米棒。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用废水毫无顾及直接倒在街道,小巷上,生活垃圾也堆放的到处都是。使得村子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充斥着难以名状的味道。

这就是我眼中的乡村建设,尽管国家号召了好多年,但中国的农村,或者中国北方的农村。抑或是我眼中的中国北方的农村依旧是这样——脏、陋、差。

建设报告范文第6篇

一、立足镇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形象、改善小城镇容貌,年聘请省智道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镇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了修编,作出切合我镇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诸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现镇区面积2.4平方公里,到2015年镇区面积达3.14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到2030年镇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我们在城镇体系规划进行高水准、高品味设计的同时,对小城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同时进行科学定位。特别在镇区建设上,我们以保衡路、石德铁路为轴心,明确了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

二、以人为本,高起点改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我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好倾斜投入,提前行动。一是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修建镇区公路:(1)新修镇南工业园区工业路1000米,路面宽7米,厚20厘米,总投资84万元;(2)重修老工业路1100米,路面宽7米,厚20厘米,总投资92.4万元。二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投资20万元新修工业路衬砌渠800米;新修保衡路两侧排水沟1000米。

三、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城镇品位。

(一)政策引路,强化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二名副职为副组长,同时吸收五名镇干部及镇区临近村的四个村干部为成员的城镇管理办公室,建立规范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细化责任。对重点城建工程项目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为实际工作提供决策保障。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城镇建设,即挂帅又出征,及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落实规划,严格把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组织。对城建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审定、集体决策,体现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对实施方案的制订,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决策模式,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对症下药,细化措施。为提高全民的城镇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订了《镇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对规划建设、公共设施、镇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依法进行规范和细化。为解决广告不规范和小广告乱喷、乱涂、乱贴问题,制订了《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这些办法的出台,对规范建设管理城镇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共清除杂草、垃圾160吨;清理卫生死角30处;清理整治沿街广告、牌匾,收缴沿街小广告320张;拆除户外广告13处;治理乱贴乱画35处;清理乱摆乱放摊点,整治镇区违章占道经营,拆除有碍观瞻建筑23处。

(四)建好队伍,加强管理。

我镇把镇区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来抓。首先做好镇区保衡路、站前街、火车站广场、商业街、衡井路等主要街道的日常保洁,成立了卫生清扫队,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其次将每条路、街、每个商户、摊点落实到机关干部名下,要求不定期到现场督导检查,每个环节都有领导干部负责把关,实行责任倒查制,以彻底改变镇区脏、乱、差的局面

五、搞活经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盘活土地资产。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现镇区闲置土地共11块。

(二)聚合民间资本。把闲散资金聚拢到城镇建设上来。一是发挥名人效应捐资;二是依托企业建立融资平台,向社会借资。在重修铁路南老工业路工程中,嘉信化工积极捐款20多万元修路。

(三)争取项目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靠项目拉动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营造环境,搞好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报告范文第7篇

一、当前社区经济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发展经济、促进和谐”的思路,重点狠抓“四个加强”,即加强管理、转换职能,加强建设、改善条件,加强服务、发展经济,加强党建、提升活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社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人平纯收入5600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当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80万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社区经济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八大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与产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我社区地处南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人流物流络绎不绝,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这么一个区位条件好的地方,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从工业来讲,历史上村级工业曾红极一时,最多时有23家企业、从业人员480人,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集体工业相继倒闭,还留下了450万元的沉重包袱;从农业来讲,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且分割、分散,带来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耕作模式,据调查,亩平耕地产出只有2000多元,与全县耕地的产出水平相近;从三产业来讲,“只有所在、没有所有”,大部份都是外来业户,且存在多、乱、杂、低的问题,大部分以传统的等客上门、坐店经营为主。总之,优越的区位条件与滞后的产业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除了我们自身的发展缺乏大的政策环境外,主要是两个重大转变没有抓住机遇,其一是集体经济民营化改革没有抓住机遇,导致集体企业全部倒闭;其二是村级经济结构由一二产业向三产业转型没有抓住机遇,导致“老的搞死了、新的没搞起来”。

二是城郊优势明显与政策支持缺位的矛盾。无论从武汉、等大中城市来看,还是从、等周边县市来看,作为城中村或者城郊村,绝大多数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带头的村、是实力较强的富裕村。可是我们城中或城郊村包括开发区的坪等等村,大部分村级经济都搞死了,甚至还不如远郊村、乡下村,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灯下黑”?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究其根源还是政策空档、政策缺位或政策没有很好落实,例如从大的政策讲,农村有直补、退耕还林等系列惠农政策及支农政策,涉及社区的,县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出台;从用地政策讲,农村地区对集体发展用地、利用闲置土地等基本没有政策障碍和限制,而我们社区连自己想办点企业或产业,都无法过土地城建审批关;从金融政策讲,农村有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及支农贷款,可我们的社区居民贷款难上加难等等。城郊村优势是什么?表面上看是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归根结底是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对本属于社区的资源和土地一下子管很过死、滴水不漏,想用而用不了、想开发而开发不了,优势就马上变成劣势,最终只能是看着自己的“金饭碗”被别人吃或守着“金饭碗”挨饿。

三是服务全县大局与服务社区百姓的矛盾。当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建设第一个工业园—工业园的决定,我们一呼百应,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保大局舍小局、保大家舍小家;之后,又提出鼓励村级自建标准厂房,我们明知在招商未形成大的气候情况下投资存在巨大风险,但为了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我们冒风险筹资600多万元建起了面积6000平米的钢构厂房,正是由于我们的无私奉献和鼎力支持,才使工业园得以顺利进行,也为后来全县的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但在力保全县大局的同时,集体和村民利益却无法兼顾,甚至带来伤害,从就业讲,征地带来大量村民失业,招来的华益“华而无益”,上百亩土地多年荒废、杂草丛生,鲁宝“努而不保”停停打打、奄奄一息,特别是标准厂房按政府与我村签订的协议,承租出去以前县里每年付租金36万元,可几年来县里的资金一年都没有给到位,该得的租金没有得、县里说收购又没落实,投资几百万没见一分钱的效益,集体和村民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四是城市发展规划与社区自身发展的矛盾。社区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产业布局,但在城建规划上,却很少考虑到这一点,甚至发生冲突。例如根据我们社区发展需要,沿散路沿线需要布局物流和三产,在社区中间地带需要建设新型居民小区,现有的零散工业企业需要逐步外迁,还有些零散地段或路段可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或行业等等,这些城建规划都缺乏个性化指导和布局,而缺乏个性化的规划多半与社区发展不合拍、甚至相冲突。

五是就业渠道狭窄与失业人员较多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土地征用、企业倒闭等多方面原因,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较多,据调查统计,社区内总人口1814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0000人,在这些人当中,常年失业无事可做的有3000人,无稳定就业、不时失业的有3000人,以上失业、半失业人数占总劳力的30%。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调查,社区内原在县内杜邦、中鑫、天雄等企业工作,由于企业减员而下岗的有1000人,外地打工现在找不到工作而返回的有500人。特别是原不少村民,想种田没有田地,想外出打工年龄偏大或无一技之长,想社区内就业没有岗位,想自己创业又缺贷款和政策支持,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城中村(社区)的突出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六是经济实力薄弱与基础投入过大的矛盾。作为城郊社区,很多地方要与城市配套,如道路的延伸配套、自来水的延伸普及、社区机构的延伸设置等等,而这些县里还没有明朗的支持政策,大部分要靠自筹解决。这几年,尽管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筹资50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几条主干道和几个小组的自来水建设,但不少破损的路面、到小组的道路、几个较远小组的自来水等等,由于没有资金来源而无法动手,社区建设的步伐太慢、形象不好,客观地讲,现在“城中象城市、城郊象农村”,甚至不少村组的道路、住房、环境还不如农村。

七是服务需求较高与服务体系不全的矛盾。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为居民服务的自治机构、服务机构。现在的状况是,无权无职难以自治、无钱无人难以服务。特别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有的机构当设的没有下设,象低保服务站等;有的机构虽然设立了,但只是个摆设,常年没有开展业务;职能部门下设的服务机构,有的虽然有人也开展了业务,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离居民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象劳动服务站、警务室等。

八是社区事务繁多与经费保障欠缺的矛盾。社区事务繁多,有的事项还要抽调大量人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但是,现在社区经费明显不足,据我们算账,正常情况下,仅保社区运转就要经费38万元(其中社区干部工资7万,小组长10人工资5万,小区长49人工资5万,办公费5万,接待费、会务费4万,治安巡逻、计划生育等运转经费5万,三八节、七一节、老龄节、年终总结经费5万,购置维修费2万),现在每年的正常拨款只有3万元,缺口35万元以上。

二、推进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社区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担负着发展经济、传播文明、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的重大作用。根据这次调研反映的问题,我们认真讨论、反复研究,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社区建设和发展,具体工作上是抓好“六个三”:

1、依托“三大优势”,发展社区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还是要发展,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就社区实际,要依托“三大优势”,发展“三块经济”:一是依托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经济。我们地处南城经济开发区,历来商贸经济十分活跃,要充分利用沿街店面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商饮服务业。目前,社区初步形成了餐饮、建材、日杂、汽车修理和文化五条经济街,但规模不够大、档次不够高、特色不够鲜明,要积极引导集中、提升特色、打造品牌,力争专业门店由现在的512家发展到1000家。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一方面,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力服务县工业园区,为园区建设和引进项目营造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区自有工业,年,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60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目前正在配套新建综合服务大楼,通过“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企业投资。三是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以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名优水产和时令瓜菜。已建成150亩特色水果基地,主要种植台湾黄金梨、美国黑李等名优品种,投资120万元建成了自流灌溉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目前,基地全部挂果,年产水果200吨,下一步要利用闲置荒山荒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充分利用现有水面,大力发展长江回鱼、高背鲫等名贵鱼,现有回鱼养殖面积20亩、高背鲫20亩、精养鳖鳝10亩,要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同时,大力开发垂钓娱乐业;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菜、反季菜、名贵菜,争取种植业年亩纯收过万元。

2、落实“三大责任”,提升社区功能。加快社区建设既是长期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要落实各方责任,形成社会各界齐心办社区的合力。一是落实县领导的责任。领导是带动力、更是最大的生产力。新农村有县领导住点帮扶,社区从作用和地位讲,应更为重要,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的领导力度,实行常委或县级领导带部门和专班驻点帮扶社区的制度,做到经常有领导、有人过问社区的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相关部门的责任。一方面,计生、劳动、民政、公安等设有派驻机构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机构的建设和业务的正常开展,加强力量、加强管理、加强督查,不能一放了事,更不能只搞个摆设。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区单位帮扶社区制度,多方开展社区共建活动,让更多的单位和企业参与社区自身建设。三是强化社区(村)自身的管理责任。按照社区自治要求,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如在人口管理方面,组织人员逐户摸清情况,造册登记,建卡建档;在计生工作方面,组织人力深入各户摸清实情,健全台账和基础资料,完成好计生工作任务;在低保和特困户救助方面,按程序要求入户走访,核定实情,张榜上墙,接受监督。还有在治安方面,配合社区民警室,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娱乐场所的管理,清除社会治安的不良隐患等等。

3、抢抓“三大机遇”,加强社区建设。要抓住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努力加快社区基础建设步伐。这几年,我们争取上级支持,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先后新建了大道,改建了毛巾厂至博文学校、柏油库至中医院、等几条社区主干道,但还有1、2、8等几个小组的道路没有修,原镇等小区的进出道路没有硬化,出行难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下一步要通过争取项目和自筹的办法,解决这几条路的建设改造问题。同时,社区的文化设施、卫生设施、体育设施、教育设施等公共设施还不够健全,有的标准太低,也要力争国家对新农村、对社区、对城镇改造等新的政策,通过多方努力加快建设步伐。

4、突出“三个重点”,搞好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重点,也是衡量社区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生活的难点、反映的热点和讨论的焦点问题,努力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具体来讲,要针对社区下岗困难职工较多的实际,发挥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想方设法为下岗职工特别是为“4050”及就业技能差的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要积极宣传低保政策,做好申报认定工作,帮助困难户享受城市低保,帮助特困户解决生活急需问题;为方便社区居民看病就医,办好社区医疗门诊室,定期为育龄妇女和儿童开展常规检查、防疫接种和门诊就医服务,力争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接诊;坚持组织治安巡逻队日常巡查,重大节假日24小时巡逻,维护小区治安安全,杜绝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另外,继续办好老年人腰鼓队、龙船队、图书阅览室、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娱设施和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建设报告范文第8篇

一、学习传达情况

我局召开了传达学习会议。会议由局长熊健主持,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州水务工作及廉政建设会议精神。主要是学习了:

一是简要通报了全州水务工作及廉政建设会议召开情况及会议内容。二是简要传达了州政府副州长杜德清同志的讲话。三是全文学习传达了州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正勇同志的主要讲话精神。四是简要传达了州局各位领导的讲话。五是传达了州水务局关于表彰2014年度水务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

二、贯彻落实情况

深入开展我县小农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要努力在“理想信念、问题解决、群众工作、基层基础、制度机制、改革发展”方面下功夫,确保活动实效。

一是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要通过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意识和能力,深化县情、水情认识,加快县小农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县水务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县水务建设奠定较好基础。

二是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在水行业作风上有新突破。对存在的“四风”问题出重拳、下猛药,营造风清气正的水利行业作风。

三是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在水行政执法上有新突破。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解决群众疾苦,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结合州水务工作及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加大水务法制宣传力度。

四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在局支部作用发挥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年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融入单位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单位重点工作的研究、监督、实施。进一步提高局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